2017-07-25 17:08:17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2015年吉林省下半年省考,你准备好了么?从近几年省考战况中了解到,很多考生能够进入面试,或者在笔试排名中名列前茅,或者在面试考试中拔得头筹,申论都做了较大贡献。但仍然有部分考生觉得申论复习没效果,没有提分的把握,而行测科目如果付出努力,成效显著。一方面,行测与申论内容不同,具有答题的瞬间、不相关联性,申论则相反。另一方面,考生对申论的认识往往局限在写作文,抄材料上面。一些考生作答申论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失分较多。那么,如何在作答申论上准确把握,充分准备?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全景浏览,宏观把握
申论考试模式已经日趋成熟,吉林省省考采用单独命题考试,申论分为甲级和乙级两套试卷,甲级较乙级稍难。本质更加隐蔽,内涵更加隐晦。吉林省考一般四道题,考察形式包括概括、分析、对策或公文、写作。2013、2014、2015年省考题分析题型类似,都考到了观点现象、句子分析题,这个题型也是吉林省常考题型,备考省考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必须掌握。
【2014吉林省乙级第二题】
给定资料9显示,当我国正努力给中小学生“减负”时,倡导“快乐教育”的美国却在大声呼吁给学生“增负”,请对此现象进行分析。(15分)
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深入,逻辑严谨,表述准确,不超过200字。
【2014年吉林省甲级第二题】
给定资料5中提到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逻辑严谨,表述准确,不超过200字。
【2013年吉林省甲级第二题】
给定资料6提到了“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你怎样看?(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表述准确,不超过250字。
【2013年吉林省乙级第二题】
给定材料7中提到了雨果的一句话“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认识全面,理解正确,语言流畅,不超过250字。
且2015年分析题还考到了新颖题型对比分析,那么对比分析题型应该如何应对,具体作答步骤有哪些,在此提醒考生备考要全面,做到万无一失。
【2015吉林省甲级第二题】
给定资料6-7,介绍了上海与深圳两市新的街头艺人管理办法,请对两市的做法进行对比分析。(20分)
要求:观点正确,结论可信,分析合理,不超过200字。
另外,甲级和乙级在第三题上略有不同,一个考查解决对策,一个考查公文写作。2013、2014、2015这三年都是如此,分值也在20分左右。在备考中,需要将对策题和公文题全部复习和训练,切忌忽视任何一个。
二、关注细节,微观执行
审题决定成败。一是,逆向审题法。作答申论,首先要从作答要求入手,认真仔细阅读作答要求,明白题目的考查方向,问的是什么要素,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思考材料,减少阅读时间。二是,关键词法。抓关键词,能更好地理解每一段的中心思想。这里的关键词不仅指题干中的那个名词,还有我们前面学过的关联词、高频词、常见词。通常首句、尾句,以及材料中的高频词汇,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段落的核心思想所在。例如,实际上,导致,由于,监管等等。三是,层次分析法。申论题目充分放映着材料的层次,材料的层次决定着题目和答案的层次,一定要按要求作答。例如【2012年吉林甲级申论第一题】给定资料3-6集纳了我国传统节日被淡化和异化的现象。请指出具体表现。那么这里作答要分为两个层次,我国传统节日淡化的表现和我国传统节日异化的表现,这点一定要注意,不要少答问题。另外,【2013年吉林省甲级申论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概括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这里,需要考生对现状一词加以理解,现状等于表现,既包括好的一面,也包括坏的一面。很多考生从材料1开始阅读,发现都是健身状况的好的表现,在写答案的时候没有统揽全文,只写了前几个材料好的方面,造成失分的状况。
三、掌握技巧,提升核心能力
1. 技巧一:阅读材料是根本
6000多字,8—10个申论材料并不是无章可循,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考生在作答时可以采取合并同类项、做标注等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例如,可以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用数字1、2、3标注,防止遗漏。对重要的核心句或者关键词,在下面画线,以备答题时直接应用,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造成无谓的浪费。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注意不要沉溺于细节、事例或者数字)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2. 技巧二:作答是归宿
做好前面两个工作,接下来就是把大量信息整合归纳,写成完整的答案。第一,作答开头,运用专业的理论术语,直接简短而凝练地概括出主旨。不要做大量的铺垫,如“在···背景下,由于···现在的问题是”,将高度概括的词前置,直接吸引阅卷老师。一般概括题中要求有条理的,分条作答就可以。在概括题的评分标准中,有高度概括语言流畅的得分点,所以考生在作答第一题时候,尽量不要照抄原文句子,精炼语言,高度概括出提炼要点。比如2011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概括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的具体表现。材料中有教室简陋、垃圾堆旁、荒芜的菜地、艰难生存了下来等,那么我们需要找到关键信息的共性或本质,基础设施差(硬件差),把这个提炼信息放在前面,再写出相关具体表现。再如,2013年921联考贵州第一题:“给定资料1反映了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和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请你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材料中出现了数据,百分比,这是关键信息,但是不能抄,需要考生进行提炼,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低。第二,吉林省分析题的要求中出现条理清晰(逻辑清晰)的频率较高,一般情况是要对答案要点进行分层作答的,即将我们在材料中圈画的关键词、短语用用连贯的语言书写在不同的层面里。一般这样题的开头,可以将层次总括一下写在题头。如:2012年吉林省申论乙级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3、4、5,概述目前影响我国职场人休闲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50字。回到材料3、4、5,考生会发现原因有明显的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包括清洁工、律师、外企工作着等等。要求中有条理清晰,那么应用主体法分层作答。那么在回答这道题时首先就可以归纳一下,影响我国职场人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和员工自身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