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6:53:28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讯)5月28日,由中国教育在线和神州学人联合主办的2016聚焦“双一流”中国高校人才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原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白刚就人才与环境为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原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白刚
人才的分类
一类是外来的
包括从国外回来的,甚至是原来在国内的某单位学习工作,后来常年在国外学习研究,现在回来的,也包括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的,或称为引进的。
第二类是本地的
即长期在一个单位学习工作成长起来的,或是曾经也做过一两年国外访学,但基本属于本土的。
第三类是领导者
这里面的来源就比较丰富了,有本地成长成为领导者的,有外地外单位调来的,有从外国引进的,有从上级机关派下来的,等等。
各类人才对待环境的三要素
应遵守规则,也叫规矩,这是底线。
规则即所谓游戏规则,包括与人相处的规则。遵守,即遵从与守护。遵,首先要尊。尊,敬畏也,如无敬畏之心,即是文革时期的“造反”思维,无法无天。若无规则意识,谈其它皆无意义。
如何夯实自身的软实力,自我规范。
夯实,即经常地用脑去思考规则,去琢磨如何遵守规矩,怎么遵守规矩,把对人对己相处的规则底线在自己内心不断上升,成为自身主观上乐意去践行的规范。
哲学的两分法。
学会看问题的两分法,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一、外来人才如何辩证地看待环境
1.环境造就人,换了新的环境,离开了原有的、已经习惯的环境,必有许多不习惯, 或是被看成障碍的东西。
而实际上,如何辩证地看待周围的 软环境 和 硬环境,关系到如何辩证地看待事业发展的大问题,这是摆在外来人才面前无法回避的挑战。
2.热爱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够不打折扣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全速前进!
如何辩证地看待周围的环境首先是如何辩证地看待自己,然后是何辩地证看待周围的人。(矛盾的两个方面)
A. 以“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精神,反观自我,自省吾身,摆正位置。毛泽东同志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B. 以符合人才身份的情怀与胸襟,热爱、善待周围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以正能量带动并不断净化环境,客观上就会起到变不利环境为有利环境的良好效果,从而使得我们的事业更好地发展”。
3.天时地利人和,往往靠自己创造
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成果,都是团队精神相互成功配合的结果。怀着感恩的心,谅解的心,理解的心,抛掉牢骚与怨言,自己必会减少了烦恼,心情必会愉快起来,身体必会健康起来,事业必会发展起来!(主观与客观,把主观意识与客观效果统一起来)
4.“亲诚惠容”适于与人相处
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国家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做好周边外交工作的要求。“亲诚惠容”是大德,适用于与人相处。四个字相辅相成。(辩证的思维)
认为,践行这个理念应该是:亲得有内涵,诚得有意义,惠在需要处,容得有肚量,有原则。
充满善意地去对待周围新的软环境、硬环境(亲诚),才能培育出丰富的正能量和营养(惠),以滋润自己团队的科学研究。善意的关键要素是包容(容)。
包容来自谦逊,谦逊来自修养。修养需要磨练和学习,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坚持科学的探索精神,而又包容不同的科学探索途径,是伟大科学家共同的特征。科学,无止境;修养,也无止境。兼容并蓄,含义宽广。兼容并蓄,也适用于对待周围的同事,用宽容与接纳去与同事相处,心情会好起来,工作会有干劲。当然,这需要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去共同配合。
5.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
只有服水土,清嗓音,才能唱出符合时代主旋律而又适合于实际情势的具有特色的美妙歌声。才会带动更多的人去追随伟大的科学探索。这,是需要磨练的,往往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被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绑架)
二、本地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品种 要保持优势,需要改良和嫁接
本地土壤中成长出来的人才,要保持自身的优势,或是脱颖而出,靠伯乐,更靠自
在一个单位待长了,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甚至可能是很久以来成为了品牌,老字号。固步自封,懒洋洋地躺在老大高高的床上昏昏欲睡,必定会掉下床去。本地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同样不要向经济那样走下行的路。学会大气,抛弃怨气,强固元气,鼓足自己的精气神,和外来的人才善意友好地合作,才能使“双一流”建设成为可能。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这里面也有哲学的概念,即四时变幻,阴阳平衡,与时俱进,万物方得以生长,世界发展的规律就是平衡与变化。”
培育良好的品种,往往需要改良和嫁接。近亲结婚,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悲剧。
三、领导者如何亲近人才
1.领导者,之所以成为引领和诱导者,是因为具有宽广的胸怀和高人一筹的奉献精神。
领导者本身也是人才。每位领导者,都面临着一个敢于适应和善意面对周围环境的课题。
2.多少老一代革命家当校长,当书记:
办学无经验,人品聚才心。
甘作他人梯,奉献淡名利。
领导者只要肯放下身段,去主动珍惜人才,必会激发人才的真诚与向上,领导者在真诚奉献中、在事业发展中也自然创出了政绩。
3.习主席强调“情商高更重要”的思想,是领导者完成“如何对待人才”这一重要课题的不二法门。
4.仁者爱人。大学的引领者,首先是人才的朋友。
事业留人、 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我认为,关键还是靠高情商的领导留人,情商会使政策、待遇变得温暖。人留下了不是到头了,更需要下一届领导接好接力棒,去继续关心人才,培养人才,否则人才也会变成庸才,变成剩菜。 这其中同样包含着哲学的道理,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已经存在的一切事物。
不必计较引进的过程,无需揣摩引进的动机。客观事实是:人才就在你的身边,没有选择,需要你去面对,去关心,去爱护,去引领。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和责任,就是需要我们去改造的客观世界。
四、都是打铁的人才
1.习近平总书记讲,打铁还需自身硬。
外来人才,本地人才,其中又分为:科研人才,教学人才,行政人才,领导人才。都是打铁的人才!自身硬,打铁成,自身不硬,人损才伤,变成废材
2.外来人才、本地人才、领导者人才,三才都需要遵循打铁的规矩。
所谓规矩,首先是懂,然后是守,再下来是继承和发扬。应遵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王岐山同志引用了这八个字),增强文化自信。懂得我们的祖先,敬畏我们的祖先,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留下的正能量,用习总书记提出的“亲诚惠容”理念去面对环境,则大事可成!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结合实际去改造客观世界。
3.“两学一做”,目的是自身硬起来,打好铁,搞好我们的事业。
让我们共同热爱环境,不断净化环境,心情愉快地去投入到建设“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