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6:59:05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毕业了,微信朋友圈秀出来的画风是这样的:
可实际的画风却是:
没办法,谁让你们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呢!
有关就业难,网上流传着这么两个段子:
2013年,毕业生多达699万,创下历史记录,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和2015年,毕业生分别多达727万和749万,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56万,被网友调侃“史上最最难就业季”。
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要问“最难就业季”什么时候结束?答案是等明年。
调侃归调侃,毕业生多、经济下行压力大,再加上中央下决心房地产去库存、压缩过剩产能,今年的毕业生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确实不容易。智联招聘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应届毕业生期望的月薪平均值为4985元,而实际签约月薪为4765元,较之去年均有所下降。
最难就业季来袭,大学生找工作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理财分析师建议大学生们,不要再相信“先就业再择业”的鬼话了,因为“先就业再择业”其实是最大的骗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步错”则易“步步错”
工作不好找,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然后再骑驴找马?听起来是最妥当最合适不过的选择。可真相却是,入错行浪费的不光是你的青春,还消磨了你最初的梦想!
抱着“先就业再择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盲目性和暂时性,显然不会在临时“婆家”安心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极有可能的结果是:临时的工作没做好,新的工作找不着,以致一步错、步步错,陷入恶性循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第一份工作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端,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个人职业发展往往受路径依赖效应(Path-Dependence),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惯性”左右。
很多“先就业后择业”的人后来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继续待在原行业或工作岗位吧,不是不擅长就是不感兴趣,总之是很难做好;离职重新开始吧,没有勇气和资本,成本高风险大,只能空蹉跎。
选择比努力重要,找对方向才能成功
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你在什么行业,只要擅长、努力,都能取得成功。但是,选择比努力重要,找对方向才能成功;否则越努力,只可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成功失之交臂。
如果有两个职位让你选择,一个是月薪6000元但所属行业发展潜力一般甚至是夕阳行业,一个是月薪3500元、属于发展潜力无限的朝阳行业,你会怎么选择?是应该“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呢?
理财分析师提醒大学生们,暂时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选择职业时眼光要放长远,因为跟漫长的几十年人生相比,暂时一两年的工资低都不足挂齿,笑到最后的才是人生赢家。
这一点从去年的相关数据也能看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年薪平均都在11.2万元以上,而年平均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薪平均还不到3.2万元,连金融行业年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也就是说,如果你从事农林牧渔业,即使做到了领导层,可能拿的收入仅仅只是金融业基层从业人员收入。可见,选对行业是多么重要。
木桶理论已死,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你择业有多重要
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因此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人们应该均衡发展。
但理财分析师认为,在工业化时代,木桶理论或许奏效,但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木桶理论已死,现在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优势才是王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精通一切,过分追求“样样精”,结果往往是“样样都不精”。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有一技之长,在某一方面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而要想有一技之长,就需要长期积累。美国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意思是无论你做什么事情,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都需要10000个小时的努力。根据10000个小时定律,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先就业再择业”显然会让你分散注意力,导致浪费时间,离成为专家更远。因此,要想成功,就别再相信什么“先就业再择业”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