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不急找工作 “毕剩客”增多

2017-07-25 16:58:58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正在拍照留影聚会的毕业生们即将走出校园、各奔前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找到心仪工作的学生踌躇满志、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也并没有忐忑不安。“暂时当回‘毕剩客’并不丢人。”不少90后毕业生说,他们愿意等待更好的时机,寻找满意的工作。

  给自己放个大假,再考虑留学

  王季东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空管专业的大四学生,毕业后,他不打算直接工作,而是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间隔年”计划。

  “间隔年”又称“空档年”,源自西方,即青年为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志愿服务、旅行或短暂工作等,时间通常为一年。

  “不直接工作,一方面是觉得本科学历没有优势,另一方面对出国留学还有执念。”已确定前往瑞士夏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asoif)短暂服务一年的王季东说,自己本来计划毕业后去美国读研,但由于给offer的学校自己不满意,恰巧也有合适的体验机会,就打算先休整一年,藉此考虑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只是一年的短期体验,但相信自己可以学到很多,且瑞士位于欧洲,有更多机会可以出去旅行。”王季东计划明年春天出发,在这之前会先在南京新东方当一段时间的英语老师,“这也是我间隔年计划的一部分。”他表示,可以为之后的旅行攒些路费。

  为了喜欢的工作,新学一门技能

  大四一年,尝试了不同的实习工作,但到毕业,工作都还没有明确。一所211高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朱明感叹,从毕业到就业,他还要再花一段时间。

  从营销员到手机外包团队的产品运营专员,再到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光学工程师,朱明的实习岗位中,销售、运营、技术都有涉及。但他说,“一个个做下来,却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朱明说,虽然光学工程师的工作是多数人羡慕的国企“铁饭碗”,但自己并不心仪,因为觉得压力太小,得不到成长。出于个人兴趣,他开始自学写代码。“代码学了3个月,目前我还在自学各种前端语言。”

  他的目标是到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方面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重要,不过光喜欢没用,必须努力,才能达成目标。”他说。

  做好吃苦准备,谋划自己创业

  王晶亮是河海大学地科院大四的学生,没有找工作的他正在谋划着自己的创业大计。

  “大二时,我负责学校一个创业类社团河海兼职社,给学生提供兼职信息。”在社团工作中,王晶亮发现他们获得的信息都属于二手或多手的,学生的酬劳较低,由此他发现了商机,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微信平台“河海零校网”,提供学生一手的兼职信息等。

  “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王晶亮说,项目受到资本市场冲击后,他又改行便做了其他的微信产品,现在他的平台有接近3万河海学生关注,主要收入源于传媒广告、线上超市和一些代理项目的提成等。

  已经创业两年的他在毕业之际遇到了新的选择问题——创业还是就业。“如果创业,会面临高额房租等非常现实的问题。我的合伙人最终还是签约了一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年薪很不错。”王晶亮说,创业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并不是稳妥的选择,但他还是决定试试,“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专家点评

  主动“剩下”的学生在增多

  毕业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多少?来自南京各大高校的就业数据显示,不同学校这样的人数比例不一。据介绍,每年6月底离校时,“毕剩客”多的学校达到20-30%,少的在10%左右。

  “未能及时就业的学生要分情况看待,有的确实是因为客观原因找不到工作,但有的是本就不想毕业后就业。”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玲艳老师介绍。

  多所学校负责就业的老师表示,从这两年的情况看,主动“剩下”的学生有增多趋势。“毕剩客”中,有不少是积极实习、学习技能,为将来就业做进一步准备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徐俊珠老师认为,决定毕业生出路的主要还在于其对就业的期望值如何,能否被社会接纳。“毕业生‘剩下’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定位和社会的需求相比较,然后找到合理的定位空间。”他说。

  “现在的社会对就业的态度越来越多元,对于主动剩下的学生也越来越宽容。”王玲艳说,不过她认为,已经离校的毕业生,还是应该抓住当下的就业机会。“不妨在工作中先积累经验,在有明确目标之后,再考虑换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