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6:58:54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又是一年毕业季。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可就在大家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有的小伙伴却以充电、旅行等理由选择延缓就业。他们被称为“慢就业”一族,且这一群体还在逐渐壮大……
“你就这么混吃等死在家里?我快被邻居笑死了!”家住江北的欧阳霖毕业呆家里近一年后,母亲张莉出离愤怒了!
“找不到自己喜欢干的事,有啥意思?”欧阳霖毕业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他的理由是:我们班谁谁谁也还没上班呢,我们这是“慢就业”!
什么是“慢就业”?即指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处于待定状态的现象。
这群人为何不着急?日前,记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慢就业”一族在逐步壮大
其实,毕业那年,欧阳霖也试着给好几家心仪的大公司投了简历,但都石沉大海。
“可能是因为我不够优秀吧,成绩比较一般。”欧阳霖坦言,自己性格也比较内向,因此很难出众。
事实上,喜欢“宅”的欧阳霖,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睡懒觉……大学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证书、获奖荣誉,因此欧阳霖在就业市场上没有太多竞争力。
欧阳霖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有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成为“慢就业”一族。
今年23岁的邵强老家在湖南,去年就毕业的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家里无数次的催促,他只好谎称自己在重庆找了份工作,却经常以各种借口向家里要钱。为了降低生活成本,邵强就一直在学校租房住,“吃饭便宜,环境又好。”
“我都替他们着急!”对“慢就业”一族,重庆工商大学辅导员林君(化名)干着急,“眼看马上就要毕业了,班上35名同学,就有8人不急着找工作。”林君说,往年一个班最多一两个学生毕业时没找到工作。
通过对比2010至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未就业人群分布比例,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现:最近5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逐渐增长,“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
“除去部分毕业生想考研继续深造外,很多毕业后不立即就业的,都是属于‘慢就业’的范畴。”林君说。
找不到满意工作是主因
“慢就业”一族为啥要比别人慢一拍?
“说到底,是高不成低不就!”张莉一针见血地指出。她说,也有公司向欧阳霖伸出橄榄枝,可他要么嫌专业不对口,要么嫌钱少太累。
欧阳霖的大学室友毕业后在市内一家快递公司上班,负责智能快递柜的维护工作。“他每天从早到晚到处跑,一个月才3000多元。”对这样的工作,欧阳霖觉得,何必委屈自己!
欧阳霖说出了大多“慢就业”族的心声。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慢就业”时,其中“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占原因比例的57.7%。
除此之外,逃避工作压力、对前途感到迷茫也是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
“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大学生又越来越多,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等一等。”自今年3月起,重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林菲菲就自动屏蔽了大小招聘会,精心设计了西藏之旅,打算先好好耍一圈,再考虑工作的事。
“你这是在逃避求职压力。”林菲菲的父亲非常反对,“一些考研或出国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就又继续深造。过了几年发现就业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陷入恶性循环。”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对前途很茫然。”这是另一位“慢就业”者蒋小玲的尴尬。
这几个月找工作的经历,让学文秘专业的她发现——自己只能选择客服或者导购之类的职业,这不免令人灰心丧气。“那些工作根本不是我想做的,我再考虑考虑吧。”
也有部分学生理性规划未来
不过,在“慢就业”一族中,也有部分小伙伴是为了自我调整,给自己一个沉淀期规划未来的人生。
调查显示,在选择“慢就业”的原因中,大学生希望“理性寻找发展方向”、“准备自己创业”、“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西南政法大学大四学生邵伟男就是这么打算的。今年6月毕业后,她就要收拾行装前往澳大利亚,用一年时间边打工边旅游。
“我想好好思考人生,然后做出一个不后悔的选择。”邵伟男说,她希望以后从事义工旅行方面的工作,因此并非简单的旅行,因为这一年的经历会证明她的选择是否正确。
此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准备自主创业,也加入了“慢就业”一族。
今年25岁的蔺书馨,去年从加拿大留学回渝,现在是一家专门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公司的负责人。
“我奶奶是医生,我从小就对人体健康领域很感兴趣。”蔺书馨告诉记者,目前基因检测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好的前景。因此回国后,自己花了一年时间与几位朋友组建团队,筹备创业。“如果在待定的情况下,能学到比工作更多的知识,我觉得更有价值。”蔺书馨说。
“慢就业”时间不宜过长
告别传统的“毕业即就业”模式,“慢就业”到底对大学生有怎样的影响?
“‘慢就业’折射出大学生一些新的就业观。”我市一高校学生处负责人认为,导致“慢就业”现象产生有多种原因,一是社会多样性和宽容度都在增加,二是就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宽松的氛围下,也就导致“慢就业”的产生。
此外,有专家认为,现在年轻人对自我定位和自身发展有越来越高的追求,尤其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慢慢寻找自己理想的职业。
不过,来自某大型就业网站人力资源专家陈伟并不鼓励这么做。“能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磨砺自己,更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丰富的职场经验、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再去追求理想的职业是水到渠成的事。”他认为,大学生“慢就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让有些家长担心的是,如果个别大学生毕业一两年还没找到工作,会愈发消沉,从“慢就业”一族变为“啃老族”。
“这与我们教育环节中缺乏职业教育和指导有关。”相关专家指出,在国外,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基本确立就业方向,学校会提供与就业方向匹配的课程,每个学生都有职业及学业指导老师。而在国内,现行高中教育阶段职业规划指导尚属空白,这表现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不知所措,盲目跟风。在大学阶段,也缺乏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不是毕业前的临门一脚。”陈伟也提出,如今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多,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提早作好规划;学校也要建立从中学到大学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提高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