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北上广情结”如何纾解?

2017-07-25 16:58:35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通过手机定向推送和现场拦截进行访问,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4所在京高校的1686位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前三名依旧是北京、广东、上海。

  北上广吸纳了大量移民,基本上形成了“陌生人社会”,在这些地方发展,人情、关系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个人能力的重要程度提升了。相形之下,在中小城市,“关系”比较重要。媒体曝出的“萝卜招聘”,出自中小城市的比例明显较高。靠“关系”的潜规则损害公平,让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毕业生钟情北上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方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靠个人奋斗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多。

  ——笑航

  去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展,你可以将之视为大学生们意气风发的自我砥砺,亦可看成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从产业结构、就业岗位以及竞争机制的公平性来说,北上广等地相较于多数二三线城市,的确具有明显优势。一面是“逃离北上广”,另一面则是“回不去的故乡”,这种尴尬和苦闷,逼迫着许多年轻人索性投身于“追求物质积累”的价值路径中去。

  ——然玉

  就业的“北上广情结”,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憧憬,而是基于对发展机遇、城市发展水平、工资待遇等现实状况的审慎考量。从另一面说,这却是许多二三线城市的遗憾。二三线城市发展本就相对落后,急需大量人才,而大量的人才却并不青睐这些地方。二三线城市需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冲破板结固化的利益格局,营造出更加顺畅的体制机制,为人才干事创业打造优质环境。这样,二三线城市才能在给更多人才提供机会的同时,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

  ——行思

  “北上广”作为经济、文化、服务等“高地”,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优秀人才资源,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但也要看到,“北上广”在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也对人才形成了挤出效应。高房价、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也让一些人才对“北上广”望而却步。“北上广”不能陶醉于毕业生就业的“北上广情结”,而应发力破解各种“城市病”,让“北上广”继续成为人才栖居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