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7:00:30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近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开始报名。据报道,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比2014年减少6.5万人。这是在2013年考研人数达到180万人的峰值后的“两连降”。根据部分高校招生办信息,考研人数有望实现“三连降”。多所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直言,考研已不是第一选择,研究生与本科生就业压力相差不多,还不如早点工作,积累经验。
对于一向以高高在上的正面形象示人的研究生招生而言,如今却面临着参加人数走低的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透过思考,或许我们可以对当前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出更加清晰的判断。
不得不承认的是,与多年前“考研”是为了追求个人学术兴趣,期望在某一领域实现自身价值的朴实想法不同,如今很多大学生毕业走向考研的考场,多多少少夹杂了其他因素,或者因为想延缓就业压力或者碍于本科学历太低追求所谓“门面”走上这条道路,仅仅为了“好饭碗”而选择考研。而同时自去年起,所有新入学研究生需缴纳学费,无形中加大了读研的成本,在就业观念更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向了自主创业的舞台,从这样的角度而言,“报考数量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表面上报考数量的减少,以及研究生就业率的走向,看似无形中点明了研究生“贬值”的事实。但是我们的关注并不能囿于表象,对深层次的“病理”的思考才具有最根本的意义与价值。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研究生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研究生教育本身所需要的科研创新能力与适应职场求职创业能力并未同时提升,特别是在很多高校热衷于扩招,但对市场需要缺乏敏锐性与前瞻性,这样培育出来的研究生在本质上并不能实现“个人增值”,此外, “一名导师带多位研究生”的现象也长期存在,研究生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不仅实际能力得不到提升,相反很多研究生沾染了不好的风气,抄袭论文,学术造假,培育出来的研究生质量堪忧,也使得研究生所代表的学术风貌和精神遭到巨大冲击。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就业市场对于研究生学历的需求并无降低,研究生学历仍然是很多人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保研比例的增加和出国留学热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研热的现状,对于考研现状的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过早言“冷热”似乎欠妥,只能说,学生们对未来的选择,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再局限于“考研”。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写照。
对于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回归研究生教育的最初定位,从“量的扩张”转型为“质的飞跃”,提升教育质量才是当下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或许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领域内的各项综合改革,使研究生教育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都不会陷入“热”或“冷”的尴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