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7:00:26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其实,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非简单的供需失衡,而主要在于结构性矛盾突出。现实中很多毕业生苦于找不到合适工作,而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却也总愁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显然无法阐释单纯“数字”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未来支点武老师建议一定要从以下几点来树立就业观:
第一、家长学生亟须净化“就业观”。当前,为数不少的家长和学生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对物质待遇、工作环境、就业区域等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过于看重经济利益,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轻职业岗位的社会价值,无形中减少了选择空间,造成理想与现实错位,导致顺利就业困难。尤其是为数不少的高职生,为了突破学历“瓶颈”,片面追求能进机关事业单位,把宝贵的就业机会让位于变味的学历提升,从而人为限制了自己的就业空间。
第二、教师学校亟须校正“就业观”。学生的就业观很大程度上源自教师和学校。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管理口径都是由学校负责学生的就业,学生的就业成为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客观上导致很多学生逐步养成了依赖心理,丧失了“野生”能力,自主择业和创业的意识差、能力弱,。所以,积极校正“就业观”,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择业能力,应当成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民生大计,事关国家繁荣,事关社会稳定。破解就业难题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乃至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更新就业观念,科学引导,统筹谋划,同心协力,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