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劳动环境 实现就业难、招工难对冲

2017-07-25 16:59:36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最近在北上广等城市和地区出现。国家人社部发布消息称,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再创新高,与中职毕业生、初高中毕业后不再升学的学生相加,约有1500万左右。另一方面,物流、家政、餐饮、建筑等行业尽管薪资水涨船高,却依然面临用工荒问题。外来务工大省广东省用工缺口为 46%。(3月3日中国新闻网)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反映出突出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即新补充到就业市场的劳动者,以及变换就业工作的劳动者,因为不适合于招工单位的需求或者根本无意“屈就”用工缺口较大的行业。

  这种现象并非近日才得以出现,事实上包括北上广等地的家政、建筑等行业缺工,几乎已成常态,而挤入这些城市希望找到属于自己发展空间的多数毕业生,更倾向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之中的大型企业,对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兴趣不大。除此之外,这些城市还存在着较大数量存量的“4050”失业群体。

  应该说,包括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内,国内各地为了促进就业,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陆续出台过激励政策。北京市、广州市等城市都颁布过补贴政策,用人单位只要雇佣当地户籍人员就可以领到奖励,这项旨在提高这些地方“4050”失业群体就业竞争力的政策,成效却并不理想。而很多城市也开展过同时面向大学毕业生、待业失业者的宣传,鼓励其到缺工较多的制造行业、家政、物流等行业就业,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这些城市的缺工行业,迄今未能改变招工难现状,就证明一厢情愿的引导宣传,没有太大作用。

  帮助“4050”失业群体就业,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许多城市居民家庭陷入生活无着的困顿局面,尽可能避免贫困传递给下一代。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及高职、中职毕业生的成效,使之更为顺利地找到能够满足其事业发展起步、维持生活基本需求的工作,则可以确保民众对而今成本变得越高昂的教育投资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超过一定比例的应届毕业生,还有相当数量的往届毕业生,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不能安居乐业,则必然会刺激从中小学到大学的辍学率全面反弹。

  笔者以为,从国家相关部委,再到各级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应进一步明确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属于政府责任,深入调研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原因所在,找出问题症结;还要优化改善相关的激励政策,让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增加雇工的企业获得税费减免等更具实际意义的激励。

  物流、家政、餐饮、建筑等行业,薪资虽高,愿意从事者却不多。实际上,看似很高、远超其他行业的薪资水平,是对这些行业超高的流动性、较大的从业风险或安全风险、劳动环境恶劣等要素的一种补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户籍人口中的失业人员,以及新毕业大学生,不愿进入这些行业就业的原因。这些行业实际吸纳的主要从业对象,是外地农村户籍35-60岁甚至更高龄人员——众所周知,这些行业从业者的主要收入将积攒起来,用来在老家盖房,有的还需要攒钱支付农村接近天价的彩礼。

  只有改善上述行业劳动环境,强制降低行业流动性、要求相关企业将从业者安全风险降低到与其他行业持平甚至更低的水平,才可能为城市户籍失业人员、新毕业大学生、中职毕业生等群体进入这些行业,实现“就业难”与“招工难”的对冲,创造条件。这些行业招工难现状得以改变后,薪酬水平必然相比现在有所回落,但不至于被降低到低于其他许多行业平均起薪的水平。

  当然,在提高多个行业劳动保障水平、增强对投资经营者约束的同时,为了推动用人单位增加雇工,应当相应降低已改善劳动保障水平行业企业的税费负担,对于相比过去延续雇工数量(没有因为“机器换人”而减少雇工)或有所增加雇工数量的企业,政府可考虑参照补贴失业人员的社会成本,将同等金额发放给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