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7:05:25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多省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于23日举行,考试结束后不久,不少考生及网友反映,江西等省份出现泄题情况。23日晚,江西省人社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正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4月24日新华网)
近日,全国25省份举行了今年公务员招录的笔试,总报名人数达到409.5万,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公务员考试。不过,近日江西一网友发帖指某考试资料与试题几乎一样。而安徽滁州也有网友曝出,在申论考试前,试卷已经拆封。江西省人社厅表示,正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安徽滁州方面则回应称,试卷包装问题或为运输途中所致,不存在人为拆封试卷漏题的情况。(4月25日 《新京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齐鲁晚报斯涵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否真的存在泄题仍是待解的问题,其实更应关注的是“泄题”背后的考试经济。回顾近年来重大考试泄题事件,都不难发现专业培训机构的影子。一些培训考试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博取更大名利也是够拼的,有的派员工参加各类考试只为探查考题,有的潜心研究社会热点、考题套路和答案,也有机构勾结“内鬼”盗窃国家考试试卷。此外,也不排除一些机构为了夺人眼球,故意炒作“泄题”,向公众暗示甚至明示自己的“能量”。
对于各级公务员考试来说,选聘的是未来的国家公职人员,这项考试就不仅仅是一次能力测试了。如果培训机构靠的确实是专业团队的分析研判能力,帮助考生提高成绩,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通过相关培训,让考生更加符合公职人员要求。但若是走的“歪门邪道”,那就等于给得益于此的考生,在入职之前先上了一堂“潜规则课”。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法打击公务员考试泄题,意义不止于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更在于让真正有能力且诚信为人的考生,成为未来的国家公职人员。
@浙江日报程永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但是,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大学、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仍是许多人的首要选择。客观而言,这样的奋斗进阶,对大部分家庭尤其是寒门学子,也确实是最有指望的盼头。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能够凝聚全社会的进取力量,让不同阶层的人们不懈努力,来保持人才流动和健康更替,从而让整个社会保持活力、不断进步。而这种公正一旦出现缝隙,会动摇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心,并导致健康社会秩序的基础松动。
公务员考试疑似泄题风波,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唯有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令人信服的结果并启动追责程序,才是消弭这场风波的最佳路径。
@羊城晚报阅尽:考试作弊乃寄生于考试制度的恶瘤,可谓由来已久,无论古时的科考,还是现代的各种考试,都难免出现作弊。但过去的作弊大多为个体行为,而近年考场作弊则呈现出组织化、群体化特征,甚而升格为赚钱谋利的“生意”。一些考试培训及中介机构,更是将“保过”等作为广告卖点大肆渲染。
当群体意识对考场作弊不以为耻,还将其作为成功的“捷径”时,评估、选拔人才的公平竞争机制已荡然无存,而且,它也必将严重侵蚀社会风气。正因如此,在一些地方的高考考场,近年甚至出现家长集体围攻没收作弊工具老师的现象。更可怕的是,这种考试作弊现象还走出了国门,在美、韩和新西兰等国,近年都发生多起中国留学生作弊事件,有的人并因此获刑。在一次北美教育年会上,中国留学生作弊还成为热议的主题。显然,日益蔓延的考试作弊不仅令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法则畅行,也让公平的人才拔擢机制失序失范,若任由其泛滥,整个民族的诚信价值观都将遭到沉重打击。
@京华时报刘志权:题成为“习惯”,意味着我们对此缺少本质性的有效作为。比如,如果有对考试主管部门究责的顶层设计,也许就会促使不同考试部门(比如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主动破除部门壁垒,共同研讨根除泄题之策。从执行层面而言,起码会使主管部门不再只满足于介入和调查,而是倒逼他们自我检查:对泄题的发生,是否有足够细致的追究,让每一个问题环节都充分现形;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威慑,让每一个违规者都不敢有侥幸心理;是否建立了科学的总结机制,让每一次泄题的教训,都成为完善同类考试的宝贵经验;还有,是否形成了处理泄题事故的有力、有效乃至规范化的应急流程。
泄题,与习惯性泄题,是两个量级的问题。后者破坏的,是社会的信任体系;动摇的,是民众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信心。具体到这次尚未最终查证的公考泄题事件,当空气中充斥着怀疑的火花,疑云转眼发酵而成蘑菇云,便不能再苛责民众。当务之急,是用开诚布公的姿态、快速有力的回应,来清洁“空气”。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难。比如,江西考生质疑重点之一是“资料分析题”,据称押题连全部数据都与考题雷同。如果属实,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泄题;二是二者共享同一个数据源。对此,需要的不是人社厅而是公安机关的快速介入以正视听。再如,申论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据称押题连题干中的咖啡馆名称都一样。但事实上,包括同一咖啡馆名的类似题目在去年深圳省考时就已经出现,雷同并不能作为泄题证明。
真相终会水落石出,一切尚未可知。如果,“习惯性泄题”再次被验证,那么,决不能再止于含糊地追究几个责任人,将究责变为应付舆论的表演。不要忘记,一次不公正的考试,可能改变百万年轻人的命运和梦想。
@新京报任孟山:尽快将“泄题事件”的核查结果公之于众,当然不仅仅是关系应届生问题,更关系到考试的公平公正。六年之前广西公务员考试泄题事件,导致全国30个省市、89559名考生公共科目成绩被取消并重新考试,造成了本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极大浪费。这次联考,全国共有409.5万考生,其中江西13.6万。如果事情为真,矫正过程不会轻巧。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公务员考试是25省联考,不是一省之事,消息虽然源于江西省,目前虽然只有江西省人保部门出面回应,但不是说与其他省份没有任何关系,需要及时关注网络舆情与举报信息,迅速回应相关情况。这种联考如果泄题,其他地区考生被波及的概率很大,2010年的广西公务员考试泄题就是例证。此外,需要考虑的是,“泄题事件”是不是只由江西省人社厅一个部门核查,为了给公众一个满意答复,也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核查过程的严肃与严谨,如果可能:一是可以让同级监察部门介入,看是否有人失职渎职;二是让国家层面的人社部参与,自上而下加以监督与督促。自查自纠,说服力不够强。尤其是关系重大的事件,更是如此。
华图解析:公考泄题的危害性不言而喻,践踏的不止是考试公平,更是透支公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江西省这次“公务员联考泄题”事件,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相关部门都有义务和责任彻查此事,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换言之,为了扞卫公考威信,保护考生公平竞争,公考泄题需要的不止是真相,更需严惩涉事责任人。
事实上,“公考泄题”早已不是什么鲜闻。如2010年广西公考泄题事件、2013年陕西白河公考泄题事件等。但在“作弊入刑”的今天还出现此类事件,尤其是在这次被称之“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公务员考试”的招考场上,这不仅影响了公考机制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更是严重损害了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
想要真正堵住作弊黑洞,不仅需要严刑峻法,更需要不折不扣的法律实施,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绝不留后患。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既要严查各种培训机构“神预测”有何玄机,又要彻查其中违纪违规违法等腐败行为;既要从严约束辅导机构的恶意炒作,又要坚决斩断“公考泄题”背后那只只为利益驱动的权力黑手,从而真正形成让“公考不再泄题”的监督查处网络,其实,考试泄题及作弊事件的频发,更是在呼唤考试安全防控的升级,需要标本兼治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