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衔接学习能力更重要

2017-07-25 17:24:29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粗框架”管理 提高学习生活自主性

  在小学,老师对学生管得严、指导细,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老师要求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在校园中基本上都处于老师的视线下。在中学,教师偏重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此外,随着学习科目和学习内容的增多,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老师不再盯着学生学习、写作业,更多的则要求学生自己掌握时间,有了一定的自由度。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小学的管理模式较多的体现为“细碎式”,而中学则更多体现为“粗框架”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面对中学管理模式的不同,学生要加强计划性。到了中学之后,学生要学会科学地定好一周的计划,其中包括学习、兴趣以及课外活动,分清主次轻重,合理利用时间。更重要的是,把计划落到实处。

  家长需转变观念 做孩子的“贴心人”

  小升初的衔接问题是历来家长关注的焦点。小学是老师扶着学生走,带着学,中学必须“自己走”,学会自主学习。小学成绩90分未必是好成绩,中学80分可能是优秀。这些需要家长首先有观念的转变,不要用小学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中学的成绩。其次,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及其问题,了解老师在学科学习上面给予孩子的富有建议性的意见,与孩子一起面对,鼓励孩子勇敢做出改变。第三,家长要多在方法方面给予孩子指导。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理解和认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从孩子最喜欢的学科入手,循序渐进地掌握中学学习方法。最关键的是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预习,与同学讨论,独立作业与错题分析,都是中学学习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学生进入初中后会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的身高、体重逐渐接近成人机体,各系统、器官也渐渐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活跃,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学阶段,初中生面临着青春期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有不少学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 小大人 ,不愿受家长过多管束。作为家长,做一个引领者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陪伴。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适当提一些建议,但不要过于强制,太强的管束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叛情绪。家长不妨尝试以朋友的心态对待孩子,除了学习以外,还可以多聊聊他在学校的生活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家校合作共同过渡初中变化

  当孩子面对学段制巨大的差异时,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第一是学业压力的增加,他们难以用原先小学的时间分配去完成学习;第二是对于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当他们第一次完全脱离了家庭父母的呵护,以独立的个体融入群体生活时,往往会有诸多不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不少的压力;第三是学校、父母以及社会对他们所赋予的使命感不同。在小学阶段,我们往往只希望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然而到了初中,少年往青年转变,这时面临着如中考等实际的压力。

  这时一定要加强家校互动。对小孩面临的困难家长要有清楚认识,并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相关工作,帮助孩子尽快过渡这段压力较大的时段。有个别家长觉得只要把孩子放到学校就能解决所有的事情,这是非常错误的。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支撑,不要完全寄望于外在力量,家校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在小升初这个关键时段走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