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说给零花钱却没兑现 6岁男孩进派出所报警求助

2017-07-25 17:20:29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男孩我不怪爸爸,因为钱都被妈妈管着。

  父亲确实没有钱,没想到孩子这么在意。

  母亲他爸爱打牌,我不得不把钱管紧点。

  父亲多次承诺给零花钱,每次都无法兑现,大足6岁男孩小星竟在小伙伴的陪伴下跑到派出所向民警求助。3日,大足区公安局石马派出所发生了这样一幕,民警接到小星求助后,哭笑不得,不过还是给了小星10元钱并把他送回家。专家表示,小星向民警求助,其实是在表达对家长无法兑现承诺的极度不满。

  6岁男孩报警求助向民警要10元钱

  3日下午5点过,大足区公安局石马派出所社区民警赵述涛正在值班。这时,两名五六岁的男孩手牵着手,轻手轻脚地走进值班室。

  “小朋友,有什么事吗?”见两个男孩有点害羞的样子,赵述涛主动询问。“警察叔叔,我要报警求助,您能不能给我10元钱?”一名男孩小声说。赵述涛愣了一下,从未接到过这种“警情”的他被男孩搞得一头雾水。“我叫小星,已经6岁了,我想拿钱去买零食和朋友吃。”男孩说,自己本应该有零花钱买零食的,但父亲老是不兑现承诺,他实在没办法,只好向警察叔叔求助了。

  父亲承诺给零花钱

  三番五次不兑现

  原来,国庆节前,父亲对小星说,只要他在国庆节期间表现得乖巧听话,就会给他10元钱买零食。结果小星做到了,还得到了家人的表扬,但父亲却没有给他钱,就好像完全忘了这件事。“我跟爸爸提意见,他又说,只要我在学校每周能得一颗红五星,就奖励10元钱给我,但我现在每周都能拿到红五星,可爸爸就是不给我钱。”小星嘟着嘴,很不开心地说,他很早就答应小伙伴,拿到钱后一起买零食吃,结果一直拖到现在还是没买成。

  不过,令赵述涛感到意外的是,小星并不怪爸爸,“因为爸爸也没有钱,所有的钱都被妈妈管着”。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赵述涛掏出10元钱给小星,并陪他去小超市买了零食与小伙伴分享,然后将小星和小伙伴送回了家。

  声音

  父亲

  不是不兑现承诺

  真的是“妻管严”

  记者随后联系上小星的父母,父亲赵先生表示,自己不是不想兑现承诺,而是身上确实没有钱。

  “我的工资卡都是上交了的,老婆每天只给我20块钱,买两包烟就没钱了。”赵先生说,自己在离家不远的五金厂上班,妻子要求他每天回家吃饭,“平时也没什么开销,所以身上没有余钱”。赵先生表示,自己虽然向孩子承诺过要给他零花钱,但实在没法兑现,“我也找老婆商量过,说给孩子一点零花钱,但被拒绝了”。赵先生坦承,自己没想到小星对这个承诺这么在意,“完全没想到他会去找警察”。

  母亲

  零食吃多了不好

  平时不给零花钱

  “不是我要把钱管死,以前他老喜欢打牌,难免输钱,为了这个家,我不得不把钱管住了。”对于严管丈夫用钱的问题,小星的母亲周女士称,这也是无奈之举。

  周女士说,自己也会给小星买零食,不过因为零食吃多了不好,所以买得不多,平时也不会给小星零花钱。“民警把孩子带回来时,我准备把10元钱还给民警,但他死活不要,真是太麻烦他了。”周女士说。

  新闻面对面

  “大人说,有困难找警察叔叔”

  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遇到家长不给零花钱这样的问题,怎么会

  想到去派出所找民警帮忙呢?记者采访了小星。

  记者:爸爸没有兑现承诺,你怪他吗?

  小星:不怪他,只是有一点难过,妈妈不给钱,他也没办法。

  记者:为什么不直接找妈妈要钱?

  小星:妈妈很严厉,不让我吃零食,一定不会给我钱。

  记者:怎么想到找警察叔叔的?

  小星:大人都说,有困难找警察叔叔。

  调查

  确实无法兑现承诺有时会不了了之

  家长会认真兑现给孩子许下的承诺吗?对于这个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罗女士(家住九龙坡区):有时候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会对孩子做出一些承诺,但有时候确实无法兑现,也就不了了之。

  梁女士(家住江北区):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即使承诺了事后也会拒绝,因为孩子毕竟不懂事,没有判断力,当初承诺主要是希望孩子别再闹,的确没想过孩子是否记在心上。

  周先生(家住九龙坡区):只能说尽量兑现给孩子许下的承诺,毕竟家长忙的事情很多,不能一味将就孩子,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解读

  教育专家

  无法兑现承诺会让孩子产生不信任感

  “不少家长爱给孩子承诺,承诺之后又无法兑现。”重庆城管职业学院教育心理辅导师牟波认为,家长无法兑现给孩子的承诺,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降低孩子对家长的期望值,导致家长与孩子间出现隔阂。

  “长此以往,孩子会对家长产生陌生感,认为家长不重视自己,最终造成亲情淡漠,未来可能引发各种家庭情感矛盾。”牟波提醒家长,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尽量做到,否则不要轻易承诺。

  社会学家

  教会孩子什么情况才该找民警

  我市知名社会学家谭刚强说,近年来不断出现少年儿童因为一些小事情(包括与父母产生小矛盾)而报警求助的情况。“社会上普通宣传‘有困难找民警’,这种泛化而简单的宣传忽视了民警的准确社会定位和分工,导致个别人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向警方寻求帮助。”谭刚强认为,这种情况会造成警力被滥用。

  “不少家长和老师总是简单地给孩子灌输‘有困难找民警’的观念,却不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该找民警。所以孩子一旦遇到自己认为无法解决的困难,很容易就会想到报警求助。”谭刚强表示,这种滥用警力的情况不仅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孩子与父母产生矛盾后寻求警方帮助,对家庭亲情也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