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易原谅和袒护孩子,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2017-07-25 17:23:21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我们家长有一种常见心态是,不愿意让孩子受委屈,孩子无论做了什么,无论怎么做的,尤其是在犯了错误的情况下,家长很轻易就原谅了孩子,甚至以孩子年龄还小而袒护孩子,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这最终会导致孩子以后的错和恶。

  我在某学校亲眼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二年级的男生和家长被老是留了下来,同时还有另外几个孩子和家长。这个男生在学校里有时无缘无故地就去打别的孩子,有被他抓破脸的,又被他抠破手的,又被他推过、踢过的。

  当老师把情况说完后,小男孩的家长对小男孩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给同学们道歉了吗?”在老师讲话的时候,那个孩子明显不安,他心里是否知道自己错了,还是只是害怕可能的惩罚,我不知道。但从他的表情和动作上看得出他是紧张的。

  妈妈说话时他也认真地听,回答说:“道歉了。”妈妈接着问:“他们原谅你了吗?”孩子迟疑着没有回答,在场的几个同学和他们的家长纷纷说:“原谅了。”“以后注意吧!”男孩的妈妈笑了,对孩子说:“以后要注意啊,不许再打同学。”那个男孩的眼睛本来是低垂的,此时一下子睁圆了,左顾右盼起来。本来是收手收脚站着的,也一下子动了起来,从他咧嘴而笑的空洞眼神里,看得出来,他没有了解为什么打同学不对,为什么不能打同学,打同学也没什么大不了,道歉就行了。

  北京话管这种回护自己孩子的情况叫“护犊子”。一般护犊子的人,是不准别人,即便是老师,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或者教训自己的孩子。大多时候他自己还是要管孩子,教训孩子的。也有一部分家长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孩子的缺点或错误,或者看到了也舍不得管教,或者不知如何管教。

  孩子做的事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或者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给别人赔偿,要道歉,求得别人的原谅,没有错,这是我们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必须做的。

  对于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明白事理,纠正和防犯错误行为,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如果孩子的错误不能纠正,家长面临的将是不断升级的道歉和赔偿,直到有一天家长和孩子都赔不起为止。李某某和梦鸽的事例近在眼前,这里就不赘述了。

  对孩子的长久伤害

  1)对孩子的纵容等于放弃了教育机会,拒绝让孩子学习和进步。

  很多家长认为,我给他讲道理了,他也说听明白了,也保证说下次不犯了。这样还不够吗?不够。小孩子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去明白抽象的道理,即便孩子自己都能把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了,那也不过是鹦鹉学舌,他并不真正懂得。

  有的孩子听过道理后就“变好了”,常常是因为他信从家长或惧怕家长,很少是明白了道理并自觉地奉行。讲道理是有必要的,即便他还暂时不懂得,家长要告诉他原因,要告诉他社会的规范或行为准则。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无论是接受惩罚还是做出补偿,他必须亲自体会,亲自行动,才能印象深刻。

  2)形成拖延症。

  大多数家长都明白不能纵容孩子,所以在大的是非等问题上还是能够去主动管教孩子的,方法是否好另当别论。要我们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年龄小或事情小就不注意了,而这正是我们要强调的,点滴之处都要小心。

  我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所有所谓有“拖延症”的孩子,主要是写作业拖拖拉拉,起来出门上学拖拖拉拉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早期尽管孩子效率不高,未能按时达到目标,家长都给想了种种办法或借口,让孩子最终还是交上了作业或没有迟到,或迟到了也没有受到批评。

  孩子的拖延,显示了孩子的不情愿。家长若不能去细心考察孩子的不情愿,只是硬压着孩子必须完成任务,孩子的不情愿会一点一点地累积,越来越拖延。比如:写作业拖拉,很多家长会帮忙指点,陪着写,原定的时间被不断延长,实在写不完有的家长会给老师写假条等,给孩子找借口。孩子起床磨蹭,家长会一遍一遍地催促,帮着穿衣、梳头、挤牙膏,尽量不让孩子迟到。

  我有个来访者的家长就是这样的,每天早上的忙碌和催促让她一整天都很难受。我问她:“如果你不这么着急,就让他迟到一次,会怎么样?”“那怎么行啊?他绝对不能迟到!老师会批评的,影响了别的同学,其他同学会笑话他。不行,不能让他迟到。”我们可以说,这位妈妈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在纵容孩子的拖拉习惯。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他的遵守时间能力就不会得到开发,即便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暂时上学没有迟到,以后在其他事情上他仍然不会有守时的好习惯,妈妈不可能跟着他一辈子。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1)家长对爱的理解有误,对孩子的感情过度,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清晰的长远的看法。Winnicott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足够好的妈妈”的概。他认为,足够好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拥抱的、支持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学习、充电、疗伤,获得同情、理解、接纳和指点,以便他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能在外面的世界过上属于他自己的幸福生活。

  包办与纵容就像是小鸡破壳时不是由小鸡自己啄碎蛋壳,而是人为地帮小鸡清除障碍。我们知道,这样的小鸡活不下来,它没有足够尖硬的喙去啄食,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去奔跑。

  爱是给孩子机会让他翅膀变硬,包括给他犯错的机会,而成长就是孩子翅膀变硬、飞离父母的窝,建立自己的窝。如果家长不忍、不舍,那就是家长自己的问题了。要审视和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对孩子有过度的疼爱,为什么不肯(事实上就是不肯)让孩子长大!

  2)家长自己都不明白的一些“错误”行为。既然家长都不认为是错误,那么对孩子就称不上纵容,而是很自然、很应当。有一个孩子,在学校进行火灾演习的时候,一路跑一路把墙踢脚线处的荧光“安全-方向”提示灯一个个地踹坏了。学校找来家长探讨此事,家长认为,孩子在黑暗中看到亮的东西,忍不住去踢一下,是天性啊,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们校方并没有事先明确要求不许踢吧?而且,你们用的材料也太差了,一踢就踢坏了?说到底,身为家长,责任重大。家长自身的反省能力、与时俱进的成长和学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需要一起思考怎么看待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把错误看成污点,当作耻辱,那我们一定会尽量回避错误、掩饰错误、否认错误。如果我们把错误看成是必然经历的适应社会过程中的不恰当尝试,那么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正确的理念、正确的行为。因此,错误是成长进步的机会,必须面对和解决。

  先看个例子。这也是一个8岁的男孩,在学校里跟同学争吵的时候用铅笔划过了同学的脸,差一点儿就划到了眼睛。老师向他妈妈反映了这件事。她妈妈回到家,用布把他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体会盲人的感觉,告诉他如果把人弄瞎了,别人得有多痛苦啊。那么妈妈就得赔给人家很多钱,咱家把房子和车都卖了也赔不完,那咱家就什么都没有了!

  正如这个例子中的妈妈,如果孩子确实犯了错,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或者事情小而轻视,放弃了教育的孩子机会。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来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

  1)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不拖延。如果孩子在自己面前犯了错误需要立刻让孩子停下来,明确告诉孩子的错误所在;如果是在学校或其他地方,是别人转告的,我们也需要及时去处理。

  2)讲道理是有必要的,即便他还暂时不懂得,我们也要告诉他原因,要告诉他社会的规范或行为准则。

  3)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无论是接受惩罚还是做出补偿,他必须亲自体会,亲自行动,才能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