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供给从“配给式”到“供给侧”

2017-07-25 08:27:17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教育供给从“配给式”到“供给侧”

——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解读

  4月26日,北京大学在校内信息门户网站发布通知,同步公布《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及《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试行)》,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教育学习成长体验,一系列创新举措首次亮相,引发舆论关注。

  作为“两校一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高校,北京大学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方案之后,单独发布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有哪些深层次的用意?北大教务部部长董志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新近发布的北大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

  “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多元化的,这和我们之前‘配给式’的教育供给模式不匹配。所以这次改革可以说是‘供给侧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重新构建一种资源配置的模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最宽厚的基础、创造最丰富的可能性。”董志勇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本科教育改革提出新的挑战。近一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将改革重点放在本科教育上便是印证。

  “面对这种情况,北大必须做出改变,不断去发现问题,去改革创新,去回应国家和社会的新的需求。在这种共识下,北大提出‘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核心,推动北京大学综合改革’。”董志勇说,这次北大推进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很多工作,不仅是在教务部的职能层面,还是更高层次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导意见和方案的单独颁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和全体教师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希望能够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做出更加直接和有力的指导,让改革理念‘落地’并加速推进,尽早让学生享受到改革红利。”

  此前,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曾在多个场合通过分析“大学的逻辑”阐明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学的核心地位,特别是本科教育,是大学社会声誉最重要的部分和影响因素。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北大教育综合改革的三个重要抓手,而本科教学改革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具体到改革的内容设计方面,董志勇表示,这次改革要通过建立和完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来实现“培养引领未来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不同于以往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双线并行的培养模式,北京大学着眼于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次改革的核心是要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学生内在潜力。这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设计,只有当学生培养质量和院系生存息息相关,才能让院系、教师发动起来,让最优秀的教师和资源进入本科教育。”董志勇介绍说,具体要通过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改革和重构专业教育模式、推进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完善资源配置体系四个方面切入。

  “这些都不是飘在空中的改革目标,而是要落到实处、一步一步完成的,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配套上做大量工作。有些是宏观的,例如为了促进学科交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部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最近,北大理学、信息与工程科学、人文三大学部已经完成换届,就是为了更好推动和促进这方面的工作。”董志勇坦言,有些配套是微观层面的,甚至是很细致的工作,具体到某一门课的课程性质在系统里如何设置,都要进行非常细致的讨论,才能保障改革有序进行。

  “要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首先在培养方案上就要体现这一点。”董志勇说,此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专业课程仅占整个培养计划的50%,而学生自主选修部分则占到总学分的20%。“这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了后面各项改革的基础,为通识教育、跨学科人才培养、转系转专业、深度学习与荣誉学位等,都开辟了非常大的灵活空间。”(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柴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