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7:22:43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长假短假,厉兵秣马。
不少家长对于假期这件事,恐怕比上课还要操心、还要焦虑。每年寒暑假,总会有补习机构贴心地在家长们的朋友圈里友情提醒”——“春秋是直道,寒暑是弯道。直道大家都在学习,很难拉开差距,只有弯道才可能赶超。有人利用弯道超车,有人却在弯道被超越。XXX补习班祝你一臂之力。”就连清明小长假,虽然孩子没法子系统性补课,也被各种填鸭式家庭作业所霸占。如此一来,孩子难免就患上了假期恐惧症”。
此前,广州市少年宫做了一次小调查:当问及“你寒假里最想做的事情时”,竟有82%的小学生选择了看电视和上网。还有71%的小学生表示,他们寒假最担心的事情是,有可能因为打游戏和爸妈发生冲突。这两个数字起码直观地说明:假日里让孩子看看电视上上网,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当然,下面这个数字,可能更为醍醐灌顶:中国教育学会日前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在中小学课外辅导中的支出规模超8000亿元,有家庭一半收入给了辅导机构。
短假短补、长假长补,孩子不堪重负,放假还不如在校呆着。这也难怪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连总书记都谈到减负,说“基础教育的减负老生常谈,还要谈,直至挖山不止,直至把它解决掉。”犹记得在2015年的时候,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播出,国内舆情也反思过一阵子“如何让中国孩子会玩”的问题。遗憾的是,“学”好像比“玩”更重要,本该张弛有度的假期,还是成了拼学习的红海。
说到底,孩子的“假期恐惧症”,实质还是来自家长的起跑线焦虑。
若干年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魔咒,山呼海应般成了一代代家长们的座右铭。历史而言,1951年至2017年的66年间,国家围绕中小学“减负”出台的文件可谓汗牛充栋,但,在家长的眼里心里,“负担”有增无减,“九成孩子睡眠不足”等调查数据亦印证着这个现实。家长为什么不肯放过孩子的假期?这个问题的答案背后,无非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偷跑逻辑。
学校里既然是同进退,那就放学后“见真章”。在部分家长的眼里,每分每秒都是起跑线:别的孩子睡觉的时候,你要多跑两步;别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你也要多跑两步;别的孩子学习的时候,你更要多跑十步……时时刻刻想偷跑,桩桩件件想领先,家长把这种彻骨的焦虑演绎到假日里,就表现为穷凶极恶的效率压榨和虚妄担心。
问题是,孩子不是机器,就算是超性能跑车,还要有维修保养期。一则,时间战术只是个最笨的主意。透支健康不说,往往还是事倍功半收尾。懵懂浑噩之下,心生怨怼之时,又岂能愉快地学好知识?二则,假期车轮战,反倒严重影响到在校学习的状态和效率。休整不好,自然战斗力不强。且校外的补课太多太频,势必冲击校园内的教学节奏和体系。这就像一个正常或体弱的人,进补太多的参茸上品,流鼻血就算是轻量级的了。
若干年前,起跑线焦虑代表着代际固化焦虑。尤其是穷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在教育上孤注一掷,能换得孩子的鲤鱼跳龙门。不过,时移世易,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阶层流动性呈现渐趋公平的取向,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的心结不能打开,在学生阶段塑造不好孩子的体魄与格局,反倒让潜力股的孩子活生生成了垃圾股。从小就学趴下来的孩子,将来还有诗和远方吗?
是时候,治治家长的起跑线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