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7:21:29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乡音、乡貌、乡土、乡情,令多少人魂牵梦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些地区乡村人口越来越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也是越来越少。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乡村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问题及部分家长的盲目攀比,乡村的孩子拼命想往城里学校挤,乡村学生流失越来越多,百人以下的学校非常普遍,有的甚至成了“一师一生一校”。这些小规模学校到底撤还是不撤?撤,老百姓不答应,学生上学不方便。不撤,浪费教育资源,并且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怎么办?
江西省弋阳县通过3年的探索,寻找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疏堵结合、合理规划,促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农村学校的学生比例明显提高。据统计,2015年与2012年相比,全县小学生增长了4913人,70.61%在农村;初中生增长了1360人,88.82%在农村。在校生比率,农村学校增长了5.09%,城区学校下降了5.09%。有效地化解了“城挤乡空”的矛盾,初步实现了“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的教育”的目标。更可喜的是乡村学校巩固率全面攀升,每年减少200多人因辍学而流入社会。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呢?弋阳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提升对乡村教育的认识,延续乡村文明
我们认为,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工作的重视,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决心,更是延续乡村文明的切实举措。中华文明很大程度源于乡村文明。一个哪怕再小再远的村庄只要学校还在,远远地望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听见琅琅书声,那这个乡村文明延续的希望就还在。我们就是站在这样的高度,提升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建美乡村学校,提升学校品位
2013年以来,我县提出了乡村学校建设“校园规划科学化、校园建设标准化、校园文化品位化、校园生活家庭化”的“四化”思路。通过3年的建设,全县所有教学点和完小实现了标准化。今天,弋阳乡村学校建美了,信息化技术提升了,在山间田野,可以看到很多风格迥异的“小而美”的乡村学校,是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
激发教师内驱力,留住乡村教师的心
制定分配制度,我们向乡村学校倾斜,使乡村教师“下得去”。2013年以来,我县将576名定向教师、省招教师、特岗义务教育的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在乡村任教满5年,才可以参加县城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同时,改善生活条件,加强人文关怀,使乡村教师“留得住”。我县从教师待遇、生活工作等方面予以保障,采用“集中生活,分散教学”的方法,排解乡村教师的孤独,为乡村教师营造“家”一般的氛围。
3年来,我县举办“菜单式”的“本土化”全员师资培训535场,培训了22.8万课时。成立了“班主任、家校工作、心理辅导、名师工作室、教育阅读”等5个民间专业协会,开展“底线课堂”全员赛课、“文星杯”教师素养展示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使每一个教师都站在舞台中央,唤醒了乡村教师心中的“善”与“上”。
挖掘乡村资源,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弋阳着手改变评价体系。一是用综合性评价代替单一评价,每学期对学生艺术、体育、实验操作、英语口语、课外阅读、书写水平、文化学科等综合素养进行监测。二是采用后20%学生的“关爱率”代替“优秀率”评价,用应考成绩代替实考成绩。三是用等级评价代替名次评价,不再分分计较。
其次,努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通过“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的引领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通过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影响家长阅读,最后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再其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许多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校本课程,让乡村教育主动融入到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当中,让乡村学校成了孩子们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如对学生进行方志敏革命事迹教育的红色课程;开展“弋阳腔进校园”等古色课程;开设弋阳年糕的制作、会戏欣赏、农耕文化研究、石画艺术、龟峰山水写生等绿色课程等。
搞好家校合作,建设秀美乡村
3年来,弋阳县开展制度化家校合作,建立合伙人式的家校关系。全县各中小学校吸纳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的放学秩序维护、课间活动安全、食堂卫生检查、运动会保卫、考试监考、文艺汇演、颁奖典礼、听写大赛等活动。组织教师开展“课外访千家”“百名教师包百村”“千名家长看学校”“教师夜访”“海量家访”等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活动。开设家长大课堂,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开展送教进家,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通过评选“最美育人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家长”,初步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家风和民风。
当然,弋阳在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投入问题,现在中部地区学校硬件整体远不如东部地区,也不如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投入压力过大。教师编制问题,县域内教师编制总量和结构性缺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但是,面对发展的难题,弋阳坚持主动而为,今后将秉持“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教育理念,朝着“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教育”的目标,继续加强对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乡村学校家校合作工作,继续加强挖掘丰富的乡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乡村教育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作者方宝辉,系江西省弋阳县教学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