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08:22:47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今年4月,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川籍考生吕曦幸运地成为首批在北京参加高职录取的非京籍考生。一项招考新政的出台,让他不必因高考而与父母分隔两地。如今,已顺利在北京圆了大学梦的吕曦表示,自己将用所学,回报社会。
在哪儿高考,成全家最大心事
“儿子能赶上这个好政策,我们全家都感觉挺幸运的。”户籍在四川,在北京打拼了25年之久的吕先生一家,已经把北京当做了全家圆梦的一块福地。
1995年出生的吕曦自幼生活在北京。从小学到中学,吕曦的学业一直完成得挺顺利,可升入高中后,高考在哪儿考,成了摆在全家人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起初父母决定留在北京打拼,就为了让我能在这边有个高起点的发展平台。为了这个目标,他们费了很多心血,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供我读到了高中。临阵放弃,对我们全家来讲真的很残酷。”吕曦回忆说,中考结束后,一家三口曾经认真地讨论过是否要回老家读高中。经过一番考量后,父母决定继续留守北京。“再等等,看有没有机会能让孩子在北京圆个大学梦。”这句话成了那几年里老吕夫妇的口头禅。
全家齐努力,顺利拿到高考“入场券”
所幸,高三开学不久,吕曦全家就等来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的好消息。“一听说这个消息,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吕曦回忆,当晚一家人就上网查看这项新政策的各项细则,并详细记录了要准备的各项材料。由于所需证明材料有好几样,全家分工协作,跑学校、社保所、派出所……那一周,三口人虽然过得异常忙碌,却是累并快乐着。如今,作为过来人的老吕提醒情况相似的考生家长,要尽早从权威渠道了解清楚所需准备的材料,参照流程、按要求科学规划时间,力争各环节一气呵成。
按时递交了申请,半个多月后,吕曦终于等到了审验合格的通知。小吕说,那是他终身难忘的一天,因为从那天起,他不用再为在哪里参加高考录取而悬着心了。手握在京高考“入场券”,吕曦复习的劲儿更足了。
把握住机遇,圆梦不再是难事
“安心复习,争取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这样我就更有可能进入喜欢的专业学习。”吕曦深知,高职教育侧重就业后的发展。因此,在认真备考文化课之余,吕曦还常浏览目标院校的网站。他说,通过各校官网,既能提前了解学校开办的专业特色和培养区别,还能随时掌握有关招考的动态信息,可谓一箭双雕。
随着3月份各招生院校自主招生章程陆续公布,自幼酷爱动手实操的吕曦,锁定了最终报考目标——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顺利报名后,吕曦参加了该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笔试和面试。回忆起那天的考试,吕曦表示,笔试内容不太难,难度相当于高中阶段的会考,只要平时按部就班地跟随老师要求复习、备考,差不多就能顺利应对。给吕曦面试的考官共有三位,面试内容主要涉及自我介绍、特长展示以及对选报学校、专业的了解程度等开放性问题。用吕曦的话讲,面试其实就是一次考生在考官面前自我展示的机会,保持平稳的心态,落落大方地展现真实的自己,足矣。
4月8日,吕曦在学校官网上的拟录取名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时间和父母分享了喜悦。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招生办老师刘祎表示,吕曦是学校今年招收的唯一一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享受与北京生源相同的奖学金和生活补贴政策。除此之外,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规定,学院所有专业都可以接本,只要能够在毕业时进入该专业成绩前15%的行列,吕曦就能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专接本推荐考试,顺利通过考试就能升入普通本科学习。
眼下,吕曦正在逐步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他说,能在北京考上大学对他来说是个机遇,他会比其他人更加珍惜。如今,脱离了父母呵护,拥有更多自主时间,他想将生活重心放在专业学习和性格的自我完善上。“如果有机会,我想在毕业之前进部队锻炼两年,这样既能圆自己的参军梦,还能强化身体素质,如果表现优秀可能还有争取到直接升本学习的机会。”吕曦说,一切顺利的话,几年后,他将能以自己所学回报父母、服务社会。(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