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动缓解大焦虑

2017-07-25 08:22:47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案例:晓晖发现自己最近不在状态:“上课时还可以,但自己复习效率很低。老师留的作业越来越不爱写,其实有些题不太难,但是看到作业就心烦,写不下去。在学校如此,在家看着乱糟糟的桌子就更是如此。以前下楼跑跑步就能稍微放松一些,但是最近觉得跑步也不太管用了。成绩下降了,压力也就更大,就更不想学习了。我是不是抑郁了?”

  晓晖的状态看似抑郁,其实是拖延症引起的焦躁。晓晖的父母很着急,可看到孩子已经那么难受,又不能给他太大的压力。父母很想劝劝晓晖,可是他似乎并不接受。应对晓晖的这种焦躁,除了必要的陪伴与安抚外,父母还需要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建议:很多考生和晓晖一样,知道自己该做的事情很多,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他需要的是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并且为之行动起来。所以,父母可以协助(而不是代替)孩子选好小目标。

  第一,选定小目标

  晓晖的目标是心情不再烦躁,这有些太过笼统,不如改成:我会在饭后收拾书桌,20分钟后开始写物理作业。

  第二,分解小步骤

  目标看起来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但也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父母要鼓励孩子思考细碎的步骤,在头脑中预演一次要做的事情,发现步骤中不合理之处,及时调整。小步骤可以让目标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令人信心倍增。

  1.把没用的草稿纸扔掉。

  2.把卷子按学科归类。

  3.按考试和作业次序码放卷子。

  4.在书架上选一个好拿好放的位置,把原来放在那里的东西转移。

  5.把常用练习册、参考书放在这个位置,并保证取放都顺利,拿走可能挡着的东西。

  6.打开物理作业本,把可能用到的笔记放在顺手的位置。

  7.阅读第一道题。

  当一件简单的事情被拆分为7个步骤,考生的注意力分散到这些步骤上时,焦虑的心情就能平复很多。

  第三,确保第一步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

  在整理书桌环节,扔掉草稿纸是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那么就放在第一步。让考生感觉到“行动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第四,在规定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很多考生拖延、烦躁是因为觉得自己欠缺的知识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感觉即便完成了手头的作业,也不会有什么整体的起色。没用的事情谁会去做呢?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在做事的时候想这么多,即便时间很紧张,路也要一步一步走。”如果考生能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一个步骤,那么达成这个目标的时间就缩短了(因为暂时不必分心在其他步骤上面),效率提高,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第五,用智慧劝说孩子

  父母可以借助想象,在劝导考生之前,把可能发生的对话想一遍,提前想好如果孩子反抗或拒绝,自己要如何反应,最终让孩子接受帮助。

  第六,回忆“选择的关口”

  目标顺利达成后,父母可以和孩子聊天,帮孩子回忆过程中“选择的关口”,例如在当时很犹豫但后来决定要坚持学习时,是什么帮孩子下了最后的决心。这对于孩子以后的坚持很有帮助。(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心理教师 张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