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08:22:46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案例:
李丽学习很努力,成绩较稳定,但在“一模”中数学没考好,情绪低落。平时爱说爱笑的她,很长时间不爱和别人说话。
李丽在想:“平时能做对的数学题为什么‘一模’时就没做对呢?爸爸妈妈一定对我很失望。”在这样苦恼、烦躁的状态下,李丽的“二模”数学成绩依然不如意。
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了,她渐渐意识到可能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但怎样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
分析:
模拟考试后,一些考生成绩不理想,自信心受挫,一段时间内情绪很难调整,以致影响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和考试。导致考生心态调整不良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不合理的想法。考生看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总会不停地胡思乱想。有人想到的是父母一定对自己失望,有人想到的是枉费了长时间的刻苦,有人想到的是输了同学间的较量,有人想到的是自己不可能学好,高考考不好,人生就会很失败。这些不合理的认知让考生深陷其中,越想越沮丧,难以自拔。
二是身心俱疲。高强度的学习任务、频繁的考试演练,让考生长时间处于压力中。疲惫的身体、紧张焦虑的情绪不仅会影响考试的发挥,还会加重考试后的焦虑。
建议:
高考前一个月既紧张又忙碌,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之前考生经历了两次大型高考模拟考试,现阶段又要进行应考训练,紧接着就是面对高考。在这样特殊的形势下,建议父母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度过考前这段时间。
理性分析
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模拟考试及成绩。模拟考试虽然重要,但只是一次检验机会,考好考坏都对考生高考有帮助作用。考好了有信心,进一步调动积极性;考坏了也不要紧,早发现问题早解决,等到高考就不会再错了。
父母自始至终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要给孩子制定具体的成绩目标、指定具体考取院校等,鼓励孩子尽力就好。
积极行动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为考前这段时间做计划,将每天的复习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父母可建议孩子:
第一,认真听讲评课,争取获得最大复习效益。听好讲评课,考生要注意三方面:一是核对答案,重点关注做错的题,在讲评课上修正错误,反思方法;二是校准思维,有时做题虽然答案对了,但思维方法却不是正确的,这就要在讲评课上找准解题思路;三是评析答题效率,认清哪些题目的答题量远远超过参考答案、哪些题目所花时间超过正常值等。
第二,进行试卷分析。考生首先要明确学科上的弱项,一般寻找增分幅度最大的科目进行突破会取得良好效果,强调有针对性地复习;其次要找准自己失分率最高的题型,并加以分析和训练,提高得分率。
第三,充分运用模考,形成熟练思维。考试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平时解题时,考生就要形成成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训练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整合原有知识结构的能力。
学会倾诉
当对高考信心不足时,不少考生习惯把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别扭,越来越失去信心。这时,考生要主动与同学、老师、父母多交流,把心里话说出来,把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再获得老师、同学、父母的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
重视休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头一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处于抑制状况,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考生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认为考前要彻底休息几天,停止复习,专调心态,否则也会适得其反。考生在考前还是要遵循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
如果遇到失眠的状况,考生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早上床,到点该睡了就躺在床上,让自己浑身放松,什么都不想,只是舒服地躺着;也可以利用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行睡前放松,在这种环境中就容易不知不觉地睡着。
适度休闲
紧张、繁重的复习有时会使人神经紧张、精神压抑。此时考生最好能暂时丢下书本,漫步于户外,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或是锻炼一下身体,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信心倍增,精力充沛,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心理教师 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