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07:58:11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先选大学,还是先选专业?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不妨多听招生专家的观点。他们常年奋战在招生一线,每年都会面临无数次提问,都要解答无数个类似的问题。他们的观点对考生来说参考价值极强。
——中国海洋大学招办张殿镇
填报志愿时,不少考生和家长们都会面临一个困惑――是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选好的学校,可能要舍弃自己理想的专业;报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选择可能就要受到一些限制。但这又是每一个高三考生和家长必须要做出的抉择。那么,大学和专业之间,到底有没有一个平衡点呢?
志愿填报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是高考志愿面临的一件最重要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志愿填报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考生三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未来人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
填报志愿到底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这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考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人生的规划方向才是做出最佳决策的出发点。那么我们具体又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
★充分了解是选择的前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充分了解大学和专业是合理填报志愿的重要前提。
如果考生和家长对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清楚理想大学的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不知道大学期间某专业具体学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能够从事什么职业,盲目仓促填报,将很难保证志愿填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一旦填报失误,很可能会影响到考生一生的事业和生活。
所以,全面了解大学和专业,较为准确地把握整体情况,并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再做出正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截至2013年,我国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备案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有2400余所。
这些院校办学体制不同、院校层次不同、教学设备和水平不同、规模和师资力量不同、培养目标、特色以及就业面等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校不同的办学特色。如何来了解判断这些院校的特色和含金量呢?
一般来说,考生及家长大致可从高校的办学层次、隶属关系、学科领域、办学特色、所处区域等几方面加以了解;院校的重点学科、师资配置、实验室建设、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情况等等都可作为参考因素。这些信息一般都可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中的“学校概况”查询到。
以上谈到的是如何去了解大学的相关信息,接下来还需要查询和了解大学中的专业信息。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包括12个学科门类,共506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分布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院校之中。
要想选择理想的专业,除了要了解各专业的基本内涵、修读课程、重点学科、专业优势、不同层次院校的培养方向等信息外,还应该了解各个专业录取的具体要求、某所学校该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情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主要去向等方面的信息。
类似这些相关信息一般都可以在院校官方网站中的院系和专业介绍中查询到,或者通过高校相关招生宣传材料了解,当然也可以通过拨打高校招办电话等方式进行详细咨询。
★从专业兴趣和性格特征出发
相信在填报志愿时,很多家长会问孩子:“你想学什么专业,将来想干什么?”有的孩子可能会有自己明确的专业兴趣,比如想学医学类专业将来当一名医生,或者想学师范专业成为一名老师,或者想学海洋科学,成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但也会有不少孩子的答复并不是如此明确。
很多孩子寒窗苦读十多年,唯一的目标可能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至于具体想学什么专业,对什么专业和以后所从事的职业感兴趣,则是不确定。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了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满兴趣地学习将会使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从而会达到乐在其中的境界。
如果考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完全不感兴趣,那么在日后的学习中是基本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业的,而且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入校后一直纠结于转专业、考试挂科,甚至退学的例子都是存在的。
★专业测评
不知道孩子兴趣所在?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面对如此多的专业类别茫然不知所措?
在考虑兴趣的同时,尊重孩子的个性也是影响专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业性质不同,对于人的个性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数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程学、天文学、建筑学需要空间想象力;公关、营销和管理人员需要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工科;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可以选择新闻、法学、管理等专业……
因此,如果考生对自己未来发展还不清楚,也没有相应的职业规划,可以优选大学,选择一些综合性院校的大类招生的专业,待入校后经过就读再判断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具体的专业。
即使被录取的专业不是自己的首选专业,也不用担心,也有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比如中国海洋大学对转专业是开放的,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课和专业调整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等情况,通过跨科类、跨年级、跨专业自主选课,适时调整专业取向,实现转专业、选修第二专业的目的。
★把握好兴趣和分数的尺度
报志愿的过程实际上是考生依据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在学校、专业以及高考成绩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但是,支撑这个平衡点的关键还是考生的高考成绩,成绩是目前高考录取政策下考生竞争的核心要素,所以,分数就成了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的重要支撑。
一般来说,成绩越好、排名越靠前的考生选报院校和专业的自由度越大。反过来说,分数优势不明显的考生的选择余地就要小一些。要以分数为参考,这就要求考生给自己做好定位,找到自己大概的分数范围、排名及对应学校的层次。
如果考生的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次以上,建议优先选择在本批次招生的大学,因为在本一批次招生的院校层次比较高,综合实力较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丰富,转专业、跨专业辅修的机会也会比较多,有利于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如果考生的成绩在一本批次以下,则建议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来定位,因为一本批次以下招生的院校大多为学科特色或行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大学,综合实力虽然比不上在一本批次招生的院校,但也会有一些专业较有特色,在业界也有较好的口碑,而且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还有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考入更好的大学的机会。
当然,以上的建议只是一般性的,如果成绩在一本批次以上,对某些专业特别感兴趣,也可能选择专业实力强、综合实力稍弱的大学。
一本批次以下的其他批次也可以按此办法来选择。
★放眼未来,考虑长远发展
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还要考虑眼前和长远的发展。如果考生计划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挑一些侧重实践、就业率较高、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专业;如果大学毕业后想出国或继续深造,那么更应该注重夯实基础,考虑长远发展,选择那些学术实力雄厚、科研水平高,并且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的高校。
考生进入一所大学读书也就是三到四五年时间,而专业可能伴随一生。
要选择一个理想的就读专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兴趣、身体情况、外语水平和政治素养,考虑所报专业对身体和外语口语要求以及是否要参加政审。
第二要明确所选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知识,和高中哪些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尽量避开自己较为弱势或不太擅长的学科。
第三要明确所报专业所属学科在全国的排名、是否是所报学校的重点学科或国家特色专业。
第四要明确自己的就业去向。如果计划读硕士就要考虑这个专业可以考取哪所大学哪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如果计划本科毕业后就业,就要考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第五要明确所报专业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
第六要明确所报专业是否有对性别的要求,有些专业虽然没有明确不招女生,但理工类中一些工程类专业女生可能会在就业方面要相对难一些。
★合理把握志愿间的梯度
平行志愿可以允许考生在同一批次院校志愿内填报若干所高校,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有效避免了志愿撞车现象的发生。但如果忽视志愿梯度,即学校之间没有拉开分数上的梯度,很容易因一校落榜,其余各校也没有机会,只能进入征集志愿或者进入下一个批次。所以虽然是平行志愿,第一志愿仍然非常重要,需要慎重填报。
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我们建议考生在充分了解高校各个专业的前提下,尽量拉开各专业志愿之间的梯度。如果考生的专业志愿都集中在较为热门或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一旦第一专业志愿未能满足,很有可能其他的后续专业也不能够满足,从而出现高分被专业调剂的现象。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梯度要分明,适当拉开专业志愿梯度。
如果考生特别关注大学,建议考生填报第一志愿时注意各个专业的梯度,在填写专业时服从调剂;如果考生更多关注自己喜欢的专业,在选择大学时可考虑稍微降低层次,也可以考虑办学层次较高但不在较为热门地域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