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扶贫先扶智

2017-07-25 17:37:52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甘肃,西北内陆贫困省份,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财力有限的西部穷省甘肃是怎么办教育的呢?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教育在扶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办好教育不仅是给每个孩子创造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贫困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长远之举。”省长刘伟平则说,“扶贫必先扶智,一直以来,甘肃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教育公平和教育精准扶贫上。”

  农村小学比肩城市水平

  早晨,山间的薄雾还未散去,积雪静悄悄地趴在山道两边的枯草上,晶莹剔透。会宁县丁家沟中心小学是我们自会宁县城出发后,在黄土沟壑中能看到的色彩最鲜亮的建筑,也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寄宿制小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杨虎雄正在上语文课,室内温暖明亮,黑板上的“班班通”里显示出超市和集市的画面,和城市的学校教室看上去并无二致。“大家认识这些东西是什么吗?”面对老师的提问,“西红柿、西瓜、南瓜……”孩子们用稚嫩的声调回答。

  “学校有6个班,24名老师教着207名孩子。2/3的老师都是本科毕业。”校长田鹏说,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为34岁左右,都是带编制的,比较年轻,队伍也比较稳定,基本上是本地人。“近年来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教室通了暖气,孩子们能吃上热饭,住宿条件也好多了。”

  杨虎雄说,自己平时住校,早晨在学校吃营养餐,下课了去阅览室做作业或去多媒体教室学习电子平板,电子平板里面有课程和娱乐内容,可以开阔眼界,周五才回家。

  说起学校的发展,田鹏忍不住地欢喜:“网也给接进来了,实现了多媒体教学。2016年,学校还要建设标准化运动场5600平方米,建设网络计算机教室1间,肯定会越来越好。”田鹏算了一笔账,这两年新建成2351平方米教学楼和1109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各1栋,270平方米学生餐厅1栋,建了锅炉房、厕所等配套工程,配备了6间电子平板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学生用计算机30台,利用社会资金建了“梦想中心”教室,各级财政投入加上民间爱心团体投入,学校新建项目累计达1174万元。

  会宁县90%的人口为农业人口,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尽管穷,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一个村子办好一所学校,就解决了农民经商、就业、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让家长腾出心思来致富谋发展。”会宁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汪自仁说。

  多地实现15年免费教育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介绍,近年来,甘肃省制定出台了教育精准扶贫一揽子专项支持计划,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促进职教发展、设立高考专项招生、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注重对贫困人口和地区的扶持。

  “幼儿园免费政策从去年出来之后,来上学的娃娃比过去多多了。”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新庄乡新庄幼儿园,园长祁海燕告诉我们。记者了解到,2013年临夏州已经免除高中阶段学杂费,州、县财政共承担费用6025万元,直接有3.7万名高中生受益。2014年从春季学期开始,临夏州免除所有公办幼儿园和取得合法办园资格的民办幼儿园共计3.3万名孩子的保教费和课本费。这就意味着,临夏回族自治州目前已全面实施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2015年上半年,临夏州落实高中和幼儿园免费资金6223.85万元。

  “临夏州贫困程度深,老百姓家里穷,有的孩子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受教育程度上不去,又会加剧贫困。15年免费尽管对州上来说财政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教育发展了,孩子和家庭就有了走出贫困的机会。”临夏州教育局局长王建军说。

  记者获悉,目前15年免费教育已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民族地区全面展开,未来或有望将全省幼儿园和高中阶段教育都纳入免费教育范畴。

  对于贫困人口,政策优惠幅度则更大。目前甘肃全省中职教育已经免学费;对于已经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则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免收省内中、高职教育以及普通高中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中职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到每人2000元。仅2015年就下达各类资助经费15.74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各类学生约71万人。

  民族教育注重品质

  清晨,海拔3400米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一路白雪茫茫,教室里却是暖意洋洋。代乾教学点是一所牧区寄宿制加授藏语文教学点,4 名教师教授12名1—3年级的孩子。宋延翔(藏族)和安抓喜东智(藏族)在这个教学点教藏语文、汉语文、英语、数学4门课程,音乐美术体育由老师们兼上。

  “你们早餐都吃什么?”记者问道。“酥油茶、糌粑、鸡蛋汤,还有烩菜吃,挺好吃的。” 宋延翔说:“学校的学习环境好,还能上4门课程,能够在学校学习藏语;平时同学住的地方有的很分散,住校方便了大家,冬日里有暖气也很舒服。”

  29岁的女教师王万环从兰州文理学院毕业后分到了代乾教学点,担任英语老师,现在一个月她能拿到3700块钱左右。这个工资,在当地算是高工资。2014年,王万环和其他老师一起去甘肃陇东学院参加了为期2周的培训。她说,“以前觉得给学生教会知识就行了,培训给我的启发很大,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教育的本质任务。”

  在天祝县民族一中,记者看到,全国首家藏文中学网站——中国藏族中学网就设在这里。该网站开设了教育动态、藏族文化、在线课堂等十大板块,免费为全国各藏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的课件、试卷、复习资料等,同时,这个平台还可以实现藏区中小学教学课的共享。

  甘肃省还将在全省贫困山区、偏远地区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让更多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这个温馨的环境里快乐健康成长。

  校长不设行政级别

  2015年开始,兰州市西固区率先在甘肃省启动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度,这项制度下,新聘任的中小学校长不再设行政级别。

  这步变革,可谓“力度空前”。“辖区内各中小学校长面向省内外择优选聘、竞争上岗,新聘任中小学校长实行任期制,每届聘用期为3年,在同一学校连续受聘满2届就得交流去其他学校。”西固区教育局局长张达介绍说,目前全区共聘任校长14名、交流轮岗校长18名、解聘校长6名,与之相配套,根据学校规模,为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每人每月发放600—1000元津贴。

  有了好的领头羊还远远不够。西固区还试行一体化深度融合办学,打破现有管理体制,通过名校建分校、强校带弱校、调整办学类型等方式来缩小校际差距。强中学合并弱中学,一强一弱组团发展,如果是实力强劲的小学,一样可以合并中学。

  西固区河口镇中心学校是西固区知名的优质小学,但是这所小学对口的兰州二十三中却是一所初中薄弱校。因此,到了小学高年级,有办法的家长就纷纷把孩子转到别的学校读书,以期将来读好初中。针对这一情况,西固区将两校整合为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主帅”则由小学校长石明文担任。“由于现在的小学老师是本科学历,教中学也没有问题。”石明文将初中、小学教师重新“洗牌”,“走出去请进来”,强化教师培训,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一体化办学的优势马上体现了出来:去年两校合并前,兰州二十三中初一只有22名新生报到,今年初一报到的新生有40多名,片区内的小学毕业生实现了全部报到。

  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甘肃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实现了精准兑现。截至2014年底,全省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高中毛入学率已达90%。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似乎在勾画美好的未来……(本报记者 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