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五个强化普及高中教育

2017-07-25 17:37:48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不但是让更多的初中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的一个平台,更是源源不断给大学教育输送优秀人才的摇篮。让所有的适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中教育,不但能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也必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中国梦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的北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2008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督导验收,认定韶关达到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标准要求,被授予“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达标市”称号,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早三年实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为总结推广韶关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快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广东省政府于2008年12月26日在韶关召开了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现场会,韶关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充分肯定。

  一、强化责任落实

  韶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并把落实决定作为县级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进行深入的教育调研,明确提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打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抓,实施“一把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领导责任制,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目标要求。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各级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三是明确责任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四是明确发展规划。

  二、强化资金投入

  为了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除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外,韶关主要从五个方面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解决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经费。二是采取政府贴息、学校向银行信贷的融资办法,及时解决高中阶段规模扩张与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如韶关市一中新校区就是依靠政府连续十年每年贴息300万元,贷款1.3亿元兴建起来的。截至2008年11月,全市以政府贴息、银行贷款等方式筹资建设的公办高中学校共有24所,贷款金额达35907万元。三是鼓励多元化投入,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引入资金4500万元由建设者带资建设、承包经营学校食堂、宿舍等后勤设施,学校参与管理,投资商收益,一定年限后所投入建设的建筑物和设施归学校所有。四是采取政府无偿划拨学校建设用地或将城区学校资产置换变现增值,全额投入新校舍建设,以及制定优惠政策,城建、国土、规划、消防等部门减免有关建设费用等方式。五是通过代建方式和运用BT(即建设—移交)模式有效解决学校建设大项目融资难的问题。

  三、强化资源整合

  一是大力推行普通高中学校初高中分离。从2001年起,韶关就大力推进初高中分离办学,使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数由2001年的32047人提高到2008年的65987人,年均增长率为10.87%;校均规模从2001年的821人提高到2008年的2129人,增长了159.3%。

  二是大力抓好布局调整,整合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一方面是学位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不愿就读,尤其是职业(技工)教育。因此,韶关紧紧抓住布局调整这个关键,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在普通高中规模建设上,坚持“‘扩、改、调’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加大力度,狠抓扩容促优工程。同时,全市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先后三次对市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整合。将全市的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由1999年的71所调整到2008年的38所,极大地优化了职业教育结构,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和效益。在技工教育方面,把第一和第二高级技校在调整中做大做强。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1.86亿元,占地258亩的“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8年8月投入使用,是由市职中、铁一中、市经贸中专、市文化艺术中专和市体育运动学校等5所学校整合组建而成。

  四、强化职业教育

  普及高中教育,重点和难点都在职业(技工)教育。因此,韶关多渠道筹资大力兴办职业(技工)教育学校,力促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一是强化职业教育宣传,转变群众观念。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以“一人进厂(读中职、技工后),全家脱贫”、“回家种田好,知识少不了”、“要出木材,更要出人才”等贴近生活、来源实际的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成才观、择业观,引导初中毕业生正确择校求学,鼓励学生报读中等职业学校。

  二是多管齐下,推动中等职业(技工)教育招生工作。动员学生免试报读中职和技工学校,中招结束后,对报考普通高中落榜生继续动员他们入读中职或技工学校。强调中职招生要全省全市“一盘棋”,要善于借助外地教育资源加快全市普及步伐,要打破地域封锁,开放招生市场。

  三是完善以“奖、助、补、减、免”为主体的高中阶段教育学生助学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对中职学生的免学费政策。不少中职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并推荐就业。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设立扶贫助学金和奖学金,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五、强化队伍建设

  韶关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要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首先必须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因而将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列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措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先解决高中教师的编制,并在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使高中教师数量和质量在短期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仅2003—2008年,全市公办高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教师就新增2022人,其中85%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乳源县是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但该县高级中学的校长却于2003年在全市率先向全国招聘,年薪10万。

  目前,韶关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08的86.5%提升到2015年的96.73%,高考录取率由2008年的76.64%提高到2015年的88.74%;2014年,韶关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省教育强县(市、区)100%覆盖的省教育强市。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韶关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为韶关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韶关学院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林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