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7:37:37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2016年8月6日至7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与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高中组全国总决赛和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从全国200余万名参赛学生中选拔出的1732名高中学生参加总决赛。在7日的颁奖礼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院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金永兵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江学者陈晓明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教授、著名作家阿来、著名作家麦家、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课堂内外杂志社董事长刘信中、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翟博,以及来自20余所合作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院系领导出席了典礼并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得大赛二等奖以上的610名学生获得了来自37所自主招生高校下一年的自主推荐资格。
作文创新,建立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上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漆永祥对该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他指出,“创新作文大赛”既名曰“创新”,有三方面含义。首先,“创新”即“创意”“新变”与“独到”。“创意”包括写作者在意识、观念、意境、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创造性与前瞻性;“新变”指的是写作中在用义、用事、造景、摹物、议论、抒情、叙事、布局与谋篇等方面的求新与变化;“独到”则是指写作者在观察生活、描写现实、模仿虚幻、发挥想像、设想未来等方面的独到眼光与情怀。故“创新”则必与“守旧”有异,是推陈出新,自抒天机,探索求变,释放自我。
他说:“我经常跟中小学生讲,作文不是炫技之所,不是滥情之地,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与能力的集中体现。参赛者的写作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就是目前语文学界倡导的热门话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批判性思维无非就是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唯其如此,当一个中学生升入大学后,文科生才会撰写论文,理科生才能做好实验,才具有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相关专家也一再倡导“大赛不是作文考试,是语文素养测试”。在此理念下,从2014年起大赛增加了阅读能力的测试,因为阅读是语文素养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漆永祥指出,此处“创新”在今日特定中小学语文教育环境下,是指与“高考体”有别的写作内容与方式,是在中学生作文模式化、套路化、假大空泛滥的当下,提倡回归基础、回归现实、回归语文基本素养、回归写作基本规范的创作,即用清新真挚、朴素雅洁的语言,用当代题材与现实生活中所闻所见,写自己所思所想,而不是杜撰遥远的“故事”,或者无心无肝地空发议论和赞美时代。因此,“创新”又是对“高考体”的反动与纠偏,是对真诚、善良、朴素的基本人性与平常心的呼唤,是对语文规律与写作基础的回归与尊重。
他还强调,“创新”并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故弄玄虚,不是偏险难疑,不是奇幻怪绝,相反是求实返朴,重视现实。语文就是生活,我们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掘故事,提练素材,写出接地气有生命力的文字,以反映当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和真实状态。组委会曾提出的“大赛不是作文考试,是语文素养测试”的理念,就是试图在高考之外闯出一条新路,一条提升语文能力与国民素养的新路。
作文能力的背后,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简渠认为:“招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应该有更大的话语权。由此我们试想能不能通过这样的大赛,一方面将真正具有潜质或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比较高的这一部分学生,通过和传统教育不一样的选拔方式选拔出来,推荐给一些好的学校,同时又能真正为高校在一些领域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参考。”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语文学科越发受到重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意识到语文素养提升对中小学生的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潜质与写作能力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主办方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提出“大赛不是作文考试,是语文素养测试”的理念,并对小、初、高试题分别做出了调整——在传统作文考试前增加了读写一体的语言能力测试,即给出若干段看似杂乱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理解和归纳后按要求写作。相关专家对此也予以肯定,他们认为,一个人作文能力的提升,符合所谓“水桶效应”,要写一手好文章,从最基础的字词句能力至听、说、读、写,再到思维、逻辑、识辨、分析与创新能力,缺一不可。增加了阅读能力的考核,也就意味着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更为综合、全面。
北京大学高松副校长说:“我们开展创新作文大赛和阅读能力大赛就是要积极探索怎样以创新精神继承汉语的魅力,培养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文化竞争的优秀人才,我们相信通过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58所院校,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打造的大赛平台,能切实促进中小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汉语的热爱,提升他们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同时也为高校人才选拔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于2005年举行,自2010年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起,组委会邀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37所自主招生高校出任大赛协作高校,给予高中组总决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奖选手自主推荐资格。经过11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5月,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累计参赛中小学生1100余万人,参赛中小学校11100余所。最近三年,高中组获二等奖以上选手共1125人(含高一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降分录取的有432人。大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作文赛事。
大赛成果对全国语文高考命题产生影响
来自全国中语会、大赛评审委员会、高校招生办、部分重点中学及课堂内外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创新作文大赛正在影响高考。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表示:“创新作文大赛所取得的成果正在被全国语文高考命题不断吸收。比如增加阅读的量,过去阅读材料往往因受方方面面的限制不敢增加。另外,作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感悟,这也是语文高考这两年所努力改革的方向。今年高考全国卷其中有一道作文题就是谈语文素养的。目前语文素养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自信的高度,语文学习不仅决定个人素质和终身发展,全社会的语文素养也关系着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虞立红说道:“现阶段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对自己的未来、对专业兴趣思考很少。很多学生到高三阶段仍然很茫然,不知道干什么,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有一些兴趣,但是不坚定。学生感兴趣了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才有追求卓越的劲头。我特别赞同举办拓展阅读能力大赛。实际上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的阅读能力的强弱跟他未来发展有很大的相关性。”
组委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表示:“现在大学改革对于人才选拔以及个性化选拔分得越来越细,特别是在一流大学里面,分得更细,高考方式不能提供这样的选拔。各种各样的竞赛、各种各样的选拔、各种各样的夏令营将来会越来越多。作文大赛也罢,阅读大赛也罢,目的不是给中文系选拔人才,不是选拔作家,我们是选拔国民语文能力。创新作文大赛未来的发展是和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即将来临的新高考,这个作文怎么做,希望能通过研讨使得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一点。”